奉天“老天合”在营口
沈阳,清代称为奉天。沈阳的中街,旧时称为四平街的商业街区内,有一个由作坊经营起家的百货商店,称作“老天合丝房”。其主要经营布匹绸缎和洋广杂货,在近代百货行业中声誉很高。
据曲天乙的《老天合兴衰记》记载:清初康熙十五年(1676年)前后,山东黄县城北单家村单文利和单文兴兄弟两人都是作绣花丝线的手工业工人,由山东来到沈阳(当时称奉天),在中街路南租房数间,创办了“天合利”手工丝作坊。开始规模虽小,但因地方对丝线的需用量大,利润又高,所以很快就发展起来。
几年之后,单文兴同他哥哥单文利分了伙,在奉天大北门里另开了一个“兴顺利”丝作坊。单文利便独资经营“天合利”,他开始只雇用徒工,以后又添雇了商人。徒工在作坊里捻丝线,商人则到外地去推销。营业兴旺时期,发展有工商伙计二十多人。
当时的八旗大户,讲穿讲戴,好穿绸缎。他们喜爱各种绣花制品,也需要大量绸缎作为刺绣的衬底材料。随着营业发展,又为了配合推销自己生产的绣花丝绒线,“天合利”开始每年派人到苏杭一带去采购绸缎,配合出售,附带经营布匹。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左右,“天合利”在中街原地买了地皮,修建了门市房,进而发展到经营推销洋广杂货的“丝房”,成为以商业为主的百货商店。
“天合利”由于营业发展,加上过去在东北各地推销丝绒线扩大了影响,到日俄战争前,“天合利”在沈阳、吉林、法库、铁岭、辽阳、营口等地已开设了分号20余处。这些分号都归“天合利”总号管理,每届年终,各地分号负责人都来总号汇报营业的盈亏情况,总号亦按期派人到各地分号进行视察。
清光绪年间,日俄战争爆发,东北的南半部沦为战场,辽沈一带陷于战乱。沈阳的富商大户,纷纷逃到外乡避难。“天合利”自然也难以维持,多数柜伙也有的逃走,有的逃回山东,有的逃向外地另谋生计。当时总号的负责人则逃到法库分号去了,总号只留下几个人,看门并外雇数人护院。当日军进城的前一天,沈阳城内的秩序大乱,“天合利”被抢劫一空,总店门市部分被烧。日俄停战之后,“天合利”的人员大部分回来了,单家财东又拿出一部分资金,在各地分号的协力支持下,重整“天合利”门面,宣告复业。复业后的“天合利”改称“老天合丝房”。
上文提到“天合利”在沈阳、吉林、法库、辽阳、营口等地开设了分号20余处。那么,它在营口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这也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据于胥梦的《营口银炉史》记载:<天字号倒案>营埠第一次发生之巨大倒案,为光绪三十一年之天字号,计亏赔炉银四十余万两。以现在炉银之价值而论,固不足为奇,但彼时炉银即是现宝,且商业状况稳定,比较亦足为当时惊谔诧异之数目。查天字号,为山东省黄县城后单家财东。最初老号设于吉林,分设于营口、阿什河、北林子、宽城子等处,共二十余号。营口计天合锦、天合益、天合瀛、天合深、天合达等五家,其中之天合益、天合瀛为银炉营业,余则有大屋子(即布洋杂货批发业)、参货栈等业。因光绪二十八年日俄战起,该号中对于炉银一致作毛,大宗存货,以为居奇之计。不料战事起后,银法荒毛未久即行返实,洋线每件落价百余两,以致该号存货亏折甚巨。外债逼迫无可弥缝,遂于三十一年宣告倒闭。一时市面虽小有牵动,却无若何影响,并不久亦即清理完竣,销踪灭迹。但该连号五家同时倒闭,亦埠内重大之事件,并亦银炉界第一次较大之倒案。
营口的五家“天字号”创办于何年?还不知晓。从《营口银炉史》中可知:天合益银炉创办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天合瀛银炉创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
翻开1903年的《营口市街图》可查知,天合益位于现平安路,原团结小学路东,通往小红楼的道路两侧。而天合达是一油坊,它位于现十四中学南邻的老朱家大院内。
至于营口“天字号”倒闭的原因,正象沈阳的“天合利”一样,缘于1904年的日俄战争。再加上企业内部的经营失策所导致。
在《老天和兴衰记》中有:“单文兴同他哥哥单文利分了伙,在奉天大北门里另开了一个‘兴顺利’丝作坊”。然而在营口也有以“兴顺”命名的商号——“兴顺魁”和“兴顺金”。
在《营口市街图》中查知:“兴顺魁”位于原永泰昌东柜胡同北河沿角上,它的历史应很久远。“兴顺魁”还有一处是在现大福集团,原恒生棉织厂处,东邻西义顺东栈,西邻元茂盛,都为黄县商家。而兴顺金为一银炉,它是于光绪廿四年(1898年)由兴顺魁开设。
在此需要一提的是,西义顺财东李氏的祖籍黄县遇家村和老天和财东祖籍的黄县单家村,两村相隔不远,都位于黄县城北,两村的人士不少都有亲属关系。西义顺财东兼肇兴轮船公司董事长李恒春的母亲即来自单家。
据《李追远堂宗谱》记载:丕业 字复先 生子恒春 恒勖 恒维 恒端 配单氏 单家村元甲公长女。
正是由于这层关系,当李恒春于1910年发起成立肇兴轮船公司时就得到了单氏家族的鼎力相助。当时营口的兴顺魁财东单兴顺投资2000股力挺“肇兴”。
据曲天乙的《老天合兴衰记》记载:清初康熙十五年(1676年)前后,山东黄县城北单家村单文利和单文兴兄弟两人都是作绣花丝线的手工业工人,由山东来到沈阳(当时称奉天),在中街路南租房数间,创办了“天合利”手工丝作坊。开始规模虽小,但因地方对丝线的需用量大,利润又高,所以很快就发展起来。
几年之后,单文兴同他哥哥单文利分了伙,在奉天大北门里另开了一个“兴顺利”丝作坊。单文利便独资经营“天合利”,他开始只雇用徒工,以后又添雇了商人。徒工在作坊里捻丝线,商人则到外地去推销。营业兴旺时期,发展有工商伙计二十多人。
当时的八旗大户,讲穿讲戴,好穿绸缎。他们喜爱各种绣花制品,也需要大量绸缎作为刺绣的衬底材料。随着营业发展,又为了配合推销自己生产的绣花丝绒线,“天合利”开始每年派人到苏杭一带去采购绸缎,配合出售,附带经营布匹。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左右,“天合利”在中街原地买了地皮,修建了门市房,进而发展到经营推销洋广杂货的“丝房”,成为以商业为主的百货商店。
“天合利”由于营业发展,加上过去在东北各地推销丝绒线扩大了影响,到日俄战争前,“天合利”在沈阳、吉林、法库、铁岭、辽阳、营口等地已开设了分号20余处。这些分号都归“天合利”总号管理,每届年终,各地分号负责人都来总号汇报营业的盈亏情况,总号亦按期派人到各地分号进行视察。
清光绪年间,日俄战争爆发,东北的南半部沦为战场,辽沈一带陷于战乱。沈阳的富商大户,纷纷逃到外乡避难。“天合利”自然也难以维持,多数柜伙也有的逃走,有的逃回山东,有的逃向外地另谋生计。当时总号的负责人则逃到法库分号去了,总号只留下几个人,看门并外雇数人护院。当日军进城的前一天,沈阳城内的秩序大乱,“天合利”被抢劫一空,总店门市部分被烧。日俄停战之后,“天合利”的人员大部分回来了,单家财东又拿出一部分资金,在各地分号的协力支持下,重整“天合利”门面,宣告复业。复业后的“天合利”改称“老天合丝房”。
上文提到“天合利”在沈阳、吉林、法库、辽阳、营口等地开设了分号20余处。那么,它在营口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这也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据于胥梦的《营口银炉史》记载:<天字号倒案>营埠第一次发生之巨大倒案,为光绪三十一年之天字号,计亏赔炉银四十余万两。以现在炉银之价值而论,固不足为奇,但彼时炉银即是现宝,且商业状况稳定,比较亦足为当时惊谔诧异之数目。查天字号,为山东省黄县城后单家财东。最初老号设于吉林,分设于营口、阿什河、北林子、宽城子等处,共二十余号。营口计天合锦、天合益、天合瀛、天合深、天合达等五家,其中之天合益、天合瀛为银炉营业,余则有大屋子(即布洋杂货批发业)、参货栈等业。因光绪二十八年日俄战起,该号中对于炉银一致作毛,大宗存货,以为居奇之计。不料战事起后,银法荒毛未久即行返实,洋线每件落价百余两,以致该号存货亏折甚巨。外债逼迫无可弥缝,遂于三十一年宣告倒闭。一时市面虽小有牵动,却无若何影响,并不久亦即清理完竣,销踪灭迹。但该连号五家同时倒闭,亦埠内重大之事件,并亦银炉界第一次较大之倒案。
营口的五家“天字号”创办于何年?还不知晓。从《营口银炉史》中可知:天合益银炉创办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天合瀛银炉创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
翻开1903年的《营口市街图》可查知,天合益位于现平安路,原团结小学路东,通往小红楼的道路两侧。而天合达是一油坊,它位于现十四中学南邻的老朱家大院内。
至于营口“天字号”倒闭的原因,正象沈阳的“天合利”一样,缘于1904年的日俄战争。再加上企业内部的经营失策所导致。
在《老天和兴衰记》中有:“单文兴同他哥哥单文利分了伙,在奉天大北门里另开了一个‘兴顺利’丝作坊”。然而在营口也有以“兴顺”命名的商号——“兴顺魁”和“兴顺金”。
在《营口市街图》中查知:“兴顺魁”位于原永泰昌东柜胡同北河沿角上,它的历史应很久远。“兴顺魁”还有一处是在现大福集团,原恒生棉织厂处,东邻西义顺东栈,西邻元茂盛,都为黄县商家。而兴顺金为一银炉,它是于光绪廿四年(1898年)由兴顺魁开设。
在此需要一提的是,西义顺财东李氏的祖籍黄县遇家村和老天和财东祖籍的黄县单家村,两村相隔不远,都位于黄县城北,两村的人士不少都有亲属关系。西义顺财东兼肇兴轮船公司董事长李恒春的母亲即来自单家。
据《李追远堂宗谱》记载:丕业 字复先 生子恒春 恒勖 恒维 恒端 配单氏 单家村元甲公长女。
正是由于这层关系,当李恒春于1910年发起成立肇兴轮船公司时就得到了单氏家族的鼎力相助。当时营口的兴顺魁财东单兴顺投资2000股力挺“肇兴”。
楼盘关注
看房活动
06-16
04-17
团购活动
04-17
09-13